說到云南茶,森林是一繞不開的話題。特別是廣受茶友們喜愛的古樹茶,它的獨特魅力也正是來源于其不可復制的原生態(tài)的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
那么森林到底如何孕育出茶呢?這次我們從人文地理的角度出發(fā),逐一展現和分析不同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茶樹呈現出的不同樣貌。從南至北,循著茶的足跡,開啟一場森林之旅。
大葉種茶樹,人們以此命名我和我的家族,對于我們來說,時間似乎走得很慢,因為生命的旅程可以很長,長到可以把我們家族的故事、這片土地的故事、以及離得很遠卻與我們水土相連的山川河流的故事長久地在大地上傳述,或把這些遠去的歲月,刻進我們的枝干和葉脈里。
我龐大的大葉種茶樹家族,就在這片樂土上或分散或聚集地長久生活著。我們的家族成員主要分布在北緯25°、哀牢山以西、怒江以東、瀾滄江中下游的兩岸地帶。滇西方向,從橫斷山脈余脈,高黎貢山、怒山和云嶺的南端處始,我們大葉種茶樹家族中的一大部分在保山、大理和德宏聚居生長。再向南,進入了亞熱帶的森林,北回歸線橫穿而過,這里更加溫暖,山川之上與江河之濱也都能讓我們的家族成員世代悠居,由西到東在包括臨滄、普洱、西雙版納勐海等跨度極大的范圍之中,處處可見我們大葉種茶樹的身影。更加溫暖的地方,要數更南邊位于西雙版納境內的熱帶雨林北部邊緣地帶,人們總掛在嘴邊的古六大茶山就在那里,也是我們家族引以為傲的居住地。其他的小家族群落,也在文山、紅河等地生活著。
茶 熱帶雨林的寶藏
有無數的人在尋找、追問、溯源一杯好茶,來到云南,來到西雙版納,來到古六大茶山,一直走到一片熱帶雨林的邊緣,找到茶樹生長環(huán)境的一種獨特性。
茶樹在熱帶雨林的邊緣生長繁衍,是茶與人在漫長歲月中默契的溫柔試探,是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帶給全人類的一份獨特厚禮。
熱帶雨林是殘酷與美好共同存在的自然世界,不同種類動植物的生命在這里狂舞,它們有的相互競爭,有的互惠互利,熱量和水份以強大的動力催動著熱帶雨林這個極其復雜的龐大系統(tǒng)高速運轉著。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亦或是微生物,都在不間斷地迎接新生與死亡。
人類與雨林的關系往往是從利用其中的動植物資源開始的,就好像非洲的熱帶雨林里生長著20種咖啡屬的植物一樣,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邊緣有一種被叫做“茶”的植物早已走進了人類的視野。
打開易武州級自然保護區(qū)的地圖就會發(fā)現,古六大茶山片區(qū)正位于其北略偏西的方向,在那里無數的村寨曾經因為優(yōu)質的普洱茶而蜚聲海內,興旺繁盛數百年,如今也仍然是普洱茶最為重要、最有價值的產區(qū)之一。
目光緩緩往南走,我們目前所耳熟能詳的一串茶界明珠就正好鑲嵌在保護區(qū)的西側邊緣上,從北往南,丁家寨、大漆樹、麻黑、落水洞……,這些赫赫有名的產茶名寨和它們的茶園就是這樣貼靠在山地雨林的邊緣,甚至與山地雨林的邊緣相互交融在一起。比如說有名的易武薄荷塘,就直接位于保護區(qū)的緩沖區(qū)地帶,為落實生態(tài)保護,目前已經不能隨意進出。更往南邊的中山寨,與前面提到的一些村寨頗為類似,它的東側屬于易武州級自然保護區(qū),茶樹就生長在其中,被習慣性稱為“國有林”。
“銅箐河”成為出名較晚的茶界明星。銅箐河是圍繞在中山寨周邊的三條河中的一條,被人們拿來指代出產在這片雨林的茶葉。但是想要找到生長在原始森林中的古茶樹,是非常困難的事。所以,我們找到了數年前親歷者的記錄,來看看古樹茶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高桿古樹。
茶人王淼這樣記錄她所經歷的銅箐河之旅:“但是進銅箐河的路,則更加的艱難和遙遠,因為那就根本就不能稱之為“路”——我們要沿著長滿青苔、濕滑冰冷的河道逆流而上;山林間低矮的灌木、雜亂的野草擋住前進的方向;一半水路一半旱路,腳剛走熱了就進河水里涼快、河里剛適應又要出來裹著濕乎乎的鞋爬山,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感覺真是讓人吃不消。我覺得進銅箐河的路已不能說去采茶那么簡單了,而更像是一次叢林探險。進山之前內心就對傳說中有10多米高的古茶樹充滿了期待,進山的路途中又被原始的森林和清麗自然的美景所迷住,一路走來滿眼都是新奇,一切都是未知,帶著這種探秘一般的心情進山,并沒有被身體上的勞累困惑,而山中的春意盎然、鳥語花香也讓我們忘記了疲倦。大概走了2個多小時終于看到了銅箐河瀑布,瀑布大概有3米的落差,雖然不高,但是在寂靜幽暗的山中卻宛如一條玉帶,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的耀眼,這個瀑布算是銅箐河的一個地標了。”
據這位親歷者的講述,看到銅箐河瀑布之后,向導說還要走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采茶人休息的工棚,從工棚再出發(fā)還需要繼續(xù)涉水、爬陡坡近一個小時,才能真正近距離感受高桿古樹的震撼。自稱“閱古樹茶無數”的親歷者是位資深茶人,她這樣形容:“高且筆直的樹干似旗桿一般從陡峭坡地上拔地而起、高聳入云中,整個樹干部分很光滑且沒有任何分叉,直到樹的頂端才看到像傘狀分散生長的枝葉?!备鶕麄兊默F場估算,樹高至少在15米左右。
哪怕只是讀一讀親歷者的記錄,確實會讓人非常震撼,特別是當我們已經習慣于茶樹作為灌木形態(tài)或者作為小喬木形態(tài)出現的時候,一株十多米高的茶樹陡然出現在森林之中,讓人不由得浮想聯(lián)翩。
在此,我們是否可以展開合理的想象,銅箐河所發(fā)現的這些高桿古樹才是茶樹真正在原始雨林中生長時的狀態(tài)呢?雨林中雖然物種極為豐富,但是其相互之間的競爭關系也非常激烈。其中對于植物來說必不可少的陽光就是稀缺資源,為了爭取更多的陽光,植物們從發(fā)芽就開始瘋狂地長高,盡力長到更高,就可以贏得更多光照。生長在其中的茶樹也不得不加入這種激烈競爭,所以,盡其所能地往高處生長,不浪費能量在低矮處形成枝丫,形成了這種十多米高光禿禿的樹干,直到十多米后才在頂端才長出傘形的枝杈以獲取陽光。
如果不是極為特殊的地理構造,在西雙版納理論上根本不會出現雨林景觀。也正因為如此,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其實更為脆弱。曾經居住在熱帶雨林周邊的少數民族先民們主要的生產方式被稱為“刀耕火種”,在少數民族人口稀少,經濟發(fā)展落后的時代,這樣的生活方式其實對雨林的損害不大。因為他們不過是給雨林開了一個林窗,當人們遷徙而去,通過一段時間雨林的植被會自行恢復。但是,當村寨的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人口增加、反復砍伐燒毀林木以及人們開始追求經濟發(fā)展的時候,原始雨林會向東南方向退縮或者成為相互獨立的小片“綠洲”,不少海拔較低、坡度較平緩的地區(qū)成為半人工半原始的森林,甚至直接成為經濟作物林。雖然,此時的森林在普通人看來還比較繁茂,但是總體而言,生物多樣性已經大幅減少,失去了真正的原始熱帶雨林生物基因庫的價值。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易武自然保護區(qū)的規(guī)劃中,不僅要保護雨林的原始狀態(tài),其中生長的野生古茶樹資源也是重要的保護對象。
當然,除了熱帶雨林,云南還有面積廣闊的亞熱帶森林和全球獨一無二的橫斷山脈地區(qū),這些地方茶樹依舊在其中自由自在地生長著。明天,我們將走進它們,敬請期待。
本文節(jié)選自
《我們生長在云南》
作者丨王婭然
《在熱帶雨林邊緣,我們找到了茶》
作者丨李杉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